更新時間:
國際在線專稿:4月27日,馬來西亞主流英文媒體《星報》刊發題為《馬來西亞與中國:攜手共進 增強韌性》的評論文章,文章高度評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馬來西亞的國事訪問成果,稱贊馬中兩國不斷深化雙邊關系與多領域合作的努力。文章指出,在美國濫施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的當下,馬中兩國更應加強團結協作,共同應對挑戰,中國積極參與經貿合作的立場和姿態正惠及整個東南亞地區。
數據顯示,免簽對入境游的促進效果顯著。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此前表示,自中國對多國單方面免簽以來,對入境游市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讓來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夠以更便捷的方式來到中國。
“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優化完善創新資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
近些年我們也能看到這些舉措,中國推出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有不少是長期執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為消除重復征稅,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增值稅基本稅率從17%降至13%;個人所得稅也通過擴大稅率級距、增加專項附加扣除、提高起征點,實際降低了稅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等。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資深網球愛好者張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感慨,“原來就不好預約的網球場,在鄭欽文奪冠后,更不好約了。”他說:“我經常打球的球館最早預約時間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點,但是現在到點就秒沒,手一慢就顯示預約完畢。”
文章提到,習近平主席此訪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簽署多項諒解備忘錄與合作協議,涵蓋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其中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對馬來西亞提升未來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此外,文章提出,馬來西亞作為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應繼續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以期深化區域經濟聯系、鞏固金融市場并推動區域技術進步,同時也有利于東南亞地區面對外部威脅時更具韌性。
農業農村部派出3個由司局級干部帶隊的工作組和7個科技小分隊,赴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陜西7省,指導各地做好抗旱準備和應對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夏收夏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