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志錦
“我們正處于業務擴張期,研發投入大,資金需求也大。但我們的一個特點是輕資產,這導致在融資過程中缺少抵押擔保,有一些困擾。”和利時卡優倍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周東紅4月18日表示。
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是工業數字化頂層架構設計和工業AI底層技術提供商,其研發人員占比超過60%,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企業。
浙商銀行深入評估該企業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科研團隊實力、科技創新成果獎項等“軟信息”,并結合周東紅是寧波市級拔尖人才的背景,決定通過“人才銀行”產品與該企業開展合作,2024年批復信用額度2500萬元。
這是浙商銀行踐行科技金融大文章的一個縮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型企業在初創階段普遍存在現金流不穩定、合格抵押品匱乏、商業模式不清晰等難題,近年來包括浙商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不斷探索中,商業銀行發展科技金融的路徑逐漸清晰。
經過近10年的實踐,浙商銀行給出的答案是“讀懂人才”——抓住科技型企業中“人”這個因素,讓人才指標成為科技型企業授信的關鍵因素,“院士團隊估值不如廠房設備”的傳統信貸困境得以破解。
今年初,以浙江省杭州市“六小龍”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引發廣泛關注。界面新聞記者近日赴浙江調研發現,除“六小龍”外,這里還有很多科技型企業正在成長。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通過“讀懂人才”等方式破解抵押物不足等堵點,為中早期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更關注“軟信息”
在杭州市臨平區,浙江孚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寶科技)董事長賈國強有同樣的煩惱。“做科技企業就要聚焦解決市場痛點問題,解決了痛點市場就會有需求、有訂單。但機器人研發很燒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賈國強表示。
孚寶科技的核心業務是生產智能康養陪伴機器人,2023年公司機器人訂單量暴漲,但同時備貨生產的資金壓力也陡然上升。
“這個時候如果我以傳統銀行的思路去評估這家企業,就會發現它很難通過授信評估,因為它缺乏一些能被傳統銀行認可的抵質押物。”浙商銀行杭州臨平支行副行長陳偉源說。
陳偉源進一步介紹,從基層經營團隊的視角來看科技金融,我們更關注實控人及經營團隊和企業產品——實控人及經營團隊是一家企業的“大腦”和動力源,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經營模式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企業產品則是這家企業將無形資產轉為有形資產的的表現,我們要評估它的產品有沒有市場競爭力。
調研后發現,孚寶科技用科技填補康養服務的缺口,公司機器人產品已有一定市場占有率且需求還在增加,浙商銀行臨平支行決定給予孚寶科技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這筆貸款解決了該公司生產所需的資金之急,目前孚寶科技每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
在寧波,浙商銀行在2022年7月通過“人才銀行”模式批復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豐電子)旗下一公司信用授信3000萬元,并為客戶投放流貸。
江豐電子是芯片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其研制的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所需的關鍵材料之一,公司的董事長姚力軍是國家級人才,在該領域深耕20余年。
“和江豐電子的合作,最早是通過‘人才銀行’的產品方式。在服務過程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慢慢地母體公司資金需求不大,后續的重心可能就是幫他們孵化產業鏈公司,幫產業鏈上的上下游公司做大做強。”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李林表示。
這些案例顯示,浙商銀行在向中早期科技型企業授信時更關注“人”這類軟信息,而非傳統的廠房、設備、擔保等“硬信息”,因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是科技金融服務的突破口。
據浙商銀行寧波自貿區支行副行長張炎東介紹,科技型企業在中早期一般會有四個痛點:一是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二是沒有足額的抵質押物或者擔保;三是核心技術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技術估值難;四是作為高科技企業,風險高于傳統產業。
“聚焦科技型企業的痛點,我們強調‘以人定貸’的產品特色,根據企業不同層級的人才認定,提供配套的信用貸款。”張炎東稱。張炎東所在的寧波自貿區支行為和利時卡優倍科技公司提供了信用授信,目前企業已處于高速發展中。
如何“讀懂人才”?
按照傳統的授信模式,銀行更關注企業的抵押物及現金流等“硬信息”,但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往往缺乏這些要素。與此同時,科技型企業人才較多且由人才創造出來的各類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何讀懂人才、技術這類“軟信息”并依此授信成為破局科技金融的關鍵。
浙商銀行對此進行了近10年的探索。2016年,該行抓住大批高層次人才歸國創業的機遇,推出了全國首個為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品牌——人才銀行。
“當時我們跑了100多家歸國人才創立的企業,發現它們沒有廠房、沒有訂單、沒有現金流,融資非常難,但我們覺得它們有技術、有知識產權,因此我們首創了人才銀行服務模式,根據人才的不同等級給予一定的信用額度。”李林回憶稱,“科創企業能否成功,核心還是看人。”
浙商銀行“人才銀行”的第一位客戶是德國留學歸來的博士胡輝,浙商銀行為他提供了兩百萬元貸款。目前胡輝帶領團隊實現了安全物聯網監測核心裝備和技術的突破,成為浙江省安全物聯網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之一。?
“當時他沒有抵質押資產和漂亮的財務報表,但憑借一個人才證書、一個idea、一個項目,我們給予他兩百萬信用貸款,這在當時尺度還是非常大的。在此過程中,我們切實地服務到了一批人才和其創辦的企業,因此將‘人才銀行’的模式堅持下來并持續完善。”李林說。
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列為“五篇大文章”之首,凸顯中央對科技金融的重視。浙商銀行則于2023年7月在總行成立了科創金融次一級部門,深耕科技金融服務,逐步形成了特點鮮明的“以人才銀行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30712戶,提供融資余額3674億元;服務高層次人才3925戶,其中服務國內外院士41位、國家級人才近700位、省部級人才超1300位。
浙商銀行對科技型企業信用信息的評估也日臻成熟。李林介紹,一看人才,既要看創始人的學科背景、技能證書、從業經歷等,也看整個團隊的綜合實力。二看技術,比如技術含金量、企業專利、上下游的評價等。
讀懂人才、看準技術,關鍵要深入理解各科技細分行業,這對金融機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浙商銀行組建和培育專職產品經理、審批人員及客戶經理隊伍,提高對科技型企業的評判專業性及風控精準性。
如何防控科技金融的風險也是市場關注的話題之一。據介紹,浙商銀行科技金融不良貸款率處于較低水平,小額分散仍是關鍵:“人才銀行”最大授信額度為3000萬元,平均額度為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