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全市新登記民營企業6.5萬戶,同比增長11.49%,實有民營企業45萬戶,同比增長5.84%,這兩個增速均高于福建全省平均水平;廈門市有29家企業上榜福建省百強民營企業,占比將近三成。
她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對稀土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創建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稀土重大原創技術策源地、核心技術供給地和國際交流合作中心,鞏固擴大中國稀土產業的科技創新力、產業引領力、資源掌控力、國際影響力,支撐保障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完)
這次,總書記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一是國際經濟中心。我們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39萬億元,城市經濟規模已經進入了5萬億元以上的新階段,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達到1.8萬億元。二是國際金融中心。我們著力完善金融市場、產品、機構、基礎設施“四個體系”,全市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3650萬億元、再創新高,持牌金融機構增加到1782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555家、超過30%。三是國際貿易中心。我們優化外貿結構,加快發展離岸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上海口岸貿易總額超過11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四是國際航運中心。我們著力增強航運樞紐功能,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50.6萬標準箱、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過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五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們持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7.9件,“上海—蘇州”集群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的排名連續兩年位列第5。
廈門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會長吳惠芬表示,協會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積極構建更加緊密的溝通橋梁,加強政企溝通與合作,確保政府各部門的努力能夠順利轉化為廈門個私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共同推動個私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此外,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創新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徐冠巨建議,各級政府引導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強應用培訓與資源牽引,推動產業方與技術方在科技、場景和生態上相互賦能。
在當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吳清表示,在防風險、穩信心方面,202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運行形勢,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健全穩市機制,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