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近年來,在金融部門重點發力之下,已有更多金融資源流向民營經濟。截至2024年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81.4萬億元。新的課題隨之而來:如何確保資金更高效地流向民企最急需的領域?
包括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在內,多名與會代表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在這些實實在在、滿是干貨的問答中,我們可以接收到上海傳遞的信號,看到這座國際化大都市面對“十四五”收官之年工作和舉措中的“加減乘除”。
截至目前,浙江藥械化產業呈現“多點開花”態勢:溫州的眼谷、基因藥谷、浙南美谷形成特色產業鏈;湖州化妝品產業蓬勃發展,美麗經濟產業生態不斷成熟;嘉興設立國內首個核藥基層專業監管機構,探索核藥產業安全發展“浙江方案”;臺州醫械小鎮從差異化發展中找到產業升級突破口;麗水著力培育生態美妝、中藥產業,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完)
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的還有賽百味。賽百味中國CEO朱富強表示,計劃未來每年新增300至500家門店,不斷推出本土化創新產品,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建議政府加大對餐飲現場科技創新體驗的支持力度,鼓勵顧客走出家門享受更新鮮現做的美食,產生更多消費機會。(完)
成都、重慶相隔300多公里,中間還分布著廣大發展相對落后的中部區域。劉廷安表示,推動雙核“聚能”,還需“激活”成渝之間的中部區域,讓其有能力承擔川渝兩地間的要素流動。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與體育宣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庫骨干專家、廣州體育學院教授曾文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體育具有較強的杠桿效應,以體育賽事表演為杠桿,能撬動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體育消費熱情,推動體育產業能級提升,而這個杠桿的原動力主要是運動員尤其是明星運動員。
合肥3月6日電 (記者 張強)記者6日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安徽省國內旅游人次和花費分別增長7.4%、10.8%,其中,滬蘇浙來安徽游客達1.03億人次,占安徽省外游客的56.3%,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