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投資于人”的價值觀、發展觀、民生觀,再次重申了一個基本事實: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投資于人”,瞄準群眾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加大投入,經濟社會發展才更有意義。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強調,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勸和促談,堅定不移,一以貫之。為此,中國和巴西最近聯名發表了關于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六點共識”,強調遵守局勢降溫三原則,即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同時呼吁各方堅持對話談判、加大人道主義援助、反對使用核武器、反對攻擊核電站、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
這是因為,正如大家都越來越切身感受到的那樣,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快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模式和速度等也隨之在發生變化。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是為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培養生力軍的;培養人的具體靶標發生了變化,培養人的鏈條就要相應發生變化,最初的一環就是學科專業的設置也就要相應發生變化。
在當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王文濤說,“近期,我和我的同事調研了不少外貿企業,他們確實覺得形勢變化很快,也碰到了一些困難。他們跟我們說,過去幾年中國外貿經歷了風風雨雨,見過了世面,也經受住了考驗,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第一,臺內務問題難解。近期“在野”黨主導的臺立法機構改革行動,造成“朝野”關系緊張、立法機構議事沖突頻傳;臺行政機構提復議案讓行政和立法沖突浮上臺面,政黨紛紛走上街頭訴諸群眾,政局動蕩、人心不安。
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提出“一增一減”——“一增”是增加信貸投放,使機制擴大到更多民營企業,努力做到應貸盡貸、應續盡續。“一減”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努力使企業得到更多實惠。
2024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突破33萬億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從2018年的23.9%提升到了24.6%;區域進出口總值突破16萬億元,占全國36.5%,比重較2023年再提高0.2個百分點。170余項“一網通辦”高頻政務服務和應用實現跨省通辦;一體化示范區累計52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復制推廣,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成為《立法法》實施以來全國首個綜合性、跨省域、創制性立法。這些很好體現了長三角“增長極、動力源、試驗田”的責任擔當,也是我們一年多來在“四個新”上重點著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