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保的支付能力在醫療體系建設的地位逐步受到重視,有效地優化醫療生態圈中支付端和供應端的資源配置能力成為熱議的話題。
“十四五”以來,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2.64億、2.67億、2.8億、2.96億、3.1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由2020年年底的18.7%上升至2024年年底的22%,人口老齡化成為中國社會發展必須面臨的課題,對醫療體系建設提出新的挑戰。
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對國內醫療體系中診—治—養全流程提出更高要求,新藥研發、患者診療效果需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充足的支付體系,是支撐前述發展的重要基石。今年“兩會”期間,國家醫保局從支付端明確表達了對促進商業保險發展的支持態度。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保險在養老健康及銀發經濟領域,可以發揮重要的產業鏈整合和服務生態構建作用,向上聯結醫療、長期護理、養老等保險產品,向下聯結慢病管理、醫療照護等健康養老產業,促進銀發經濟優化升級,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保障+資金+服務”的一攬子養老服務。
近年來,各大上市險企紛紛推進養老金融布局,搶抓發展風口機遇,構建以“保險+康養”為核心的生態圈,全面提升養老產業鏈服務水平。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平安集團以“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驅動戰略已實現悄然布局。
醫險協同戰略的率先踐行者,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
根據中國平安4月25日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平安集團醫療養老戰略持續落地,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近2.45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權益。
作為平安旗下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旗艦,平安健康深度踐行“醫險協同”戰略,通過健康風險管理、服務流程管理和醫療質量管理等方式共同參與保險保單服務,從而實現醫療服務的成本、效果與保險保單成本、服務的平衡。
在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中,平安健康聚焦F/B端客戶,提供一站式醫健養服務,實現雙向賦能增長。在商業模式上,平安健康由此打造出區別于同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基于F/B端強勁的支付能力和客戶粘性,建立業務護城河,并不斷拓展創新。
隨著技術浪潮的迭代和發展,互聯網醫療企業進入發展深水區,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一方面,2C醫藥電商的流量變現模式,已面臨增長瓶頸,另一方面純線上問診模式,因場景單一,多數以被整合收購告終。當前,平安健康以“醫險協同”的前瞻性戰略,走在了行業趨勢發展的風口。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我國商業健康險賠付額約為0.38萬億元,僅占居民醫療費用支出7%左右,在全國醫療總費用支出中,仍有極大的上升空間,醫險協同的發展前景廣闊。
醫險協同下的雙向賦能,業績表現驗證正確性
財報顯示,一季度,平安健康持續擴大醫險協同落地成果,在F端持續深耕醫療理賠協同、保險+醫養會員模式,助力集團綜合金融主業增強產品競爭力,實現協同潛能不斷釋放;在B端,加速拓展企業健康管理業務,創新探索“商業保險+健康保障委托+醫療健康服務”產品。
在醫險協同戰略深度踐行下,平安健康經營成效顯著。報告期內,平安健康延續2024年實現首次全年盈利上岸的猛烈攻勢,第一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約5800萬元,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
目前,平安健康已搭建包括皮膚科、兒科、中醫等九大專科的在線診療平臺,患者可以通過圖文、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遠程問診,實現7x24小時接診,60 秒快速響應,節省了患者在線下問診的排隊時間。針對疑難雜癥,可開展遠程會診;同時通過給用戶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隨訪幫助用戶進行疾病預防。線上專科診療平臺成立以來,無一例重大醫療事故,用戶月度五星好評率超 98%。
在創造了獨立的直接價值的同時,平安健康進一步賦能集團金融主業,增強保險業務差異化優勢,助力獲客、黏客及提升客戶價值。
在F端,根據中國平安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在平安近2.45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權益,其客均合同數約3.37個、客均AUM達6.12萬元,分別為不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個人客戶的1.6倍、4.0倍。
在B端,平安健康通過提供保障全面、服務優質、性價比高的企業員工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實現亮眼的業務增長。報告期內,平安健康累計服務企業客戶數超2100家,B端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45%。
而在支付端,平安有效協同保險與醫療養老服務,個人客戶、企業客戶經營均取得顯著進展。2025年第一季度,集團醫療養老相關付費企業客戶超4.2萬家,平安實現健康險保費收入超385億元。截至2025年3月末,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 75個城市,超19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己布局5個城市。
作為醫險協同戰略的踐行者與探索者,平安健康戰略地位顯著,前景廣闊。花旗發布研報指出,平安好醫生一季度收入增長強勁,F端及B端企康收入同比增長43%,貢獻核心增長驅動,花旗對平安好醫生2025財年展現的顯著增長動能持續保持信心,維持“買入/持有”評級,目標價12港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