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一是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2024年浦東GDP1.78萬億,占全市比重超1/3。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
一是國際經濟中心。我們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39萬億元,城市經濟規模已經進入了5萬億元以上的新階段,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達到1.8萬億元。二是國際金融中心。我們著力完善金融市場、產品、機構、基礎設施“四個體系”,全市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3650萬億元、再創新高,持牌金融機構增加到1782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555家、超過30%。三是國際貿易中心。我們優化外貿結構,加快發展離岸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上海口岸貿易總額超過11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四是國際航運中心。我們著力增強航運樞紐功能,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50.6萬標準箱、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過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五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們持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7.9件,“上海—蘇州”集群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的排名連續兩年位列第5。
2024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突破33萬億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從2018年的23.9%提升到了24.6%;區域進出口總值突破16萬億元,占全國36.5%,比重較2023年再提高0.2個百分點。170余項“一網通辦”高頻政務服務和應用實現跨省通辦;一體化示范區累計52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復制推廣,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成為《立法法》實施以來全國首個綜合性、跨省域、創制性立法。這些很好體現了長三角“增長極、動力源、試驗田”的責任擔當,也是我們一年多來在“四個新”上重點著力的成果。
面對政策的反復變化,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直言,“我不知道政府的計劃是什么。如果他們(特朗普政府)使用關稅作為籌碼,我認為最好是威脅(別的國家),然后進行談判,最后決定是否征收關稅。”
我國經濟大省教育、人才資源較為豐富,產業基礎較為雄厚,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有條件有能力打頭陣。從指導上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到勉勵浙江“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從指引廣東“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到要求江蘇“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大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寄予了深切期望。當前,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經濟大省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公布后,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卡里爾·哈什米提到,那些涉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項目政策,是他們關注的焦點。而蘇里南駐華大使張碧芬則強調了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中國始終是發展中國家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堅定支持者。無論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布局,我們仍將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機遇。”
2月28日,藏歷新年初一上午10時,記者踏入拉薩市社會福利院,濃郁的節日氛圍撲面而來。藏式傳統裝飾隨處可見,五彩經幡隨風輕舞,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與老人和孩子們臉上綻放的燦爛笑容相互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