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成渝攜手五年之際,兩地如何“雙核聚能”,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切的焦點。
“成都與重慶發展實力接近,產業結構相似,文化有較大差異。起初,兩地融合遇到了一些挑戰。”回顧過去,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資陽市委會主委劉廷安說。
“每一處涉臺文物,都訴說著一段感人的兩岸故事。”黃蕾說,大陸與臺灣自古以來有著極為密切的歷史文化關系,在兩岸交往過程中也以各種形式留下許多不可磨滅的印記,涉臺文物作為展示兩岸歷史文化變遷的物質載體,見證了兩岸“人同根”“文同源”的歷史發展過程。
“不能讓孩子這樣等下去。”中國醫療隊立即啟動“跨國生命通道”,經多方奔走,最終從中國爭取到無償捐贈用于骨搬運手術的外固定支架,并克服重重困難將器械耗材從相隔萬里的中國運抵尼亞美。
梅兵談到,高校應當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眼下的需要和趨勢,進行學科專業的調整和優化,淘汰掉一批不太需要的專業,增設一批急需的新興的或是面向未來的學科專業,“實際上,現在正在淘汰的一批學科專業,在當時也是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所設置的,所以高校的學科調整優化也是一項常規的工作,只不過近些年,因為時代的變化,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快速變化,調整的力度和速度大了一些,所以大家的感覺就強烈了一些。”梅兵談到,在人才培養鏈上的其他環節,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以及學生實習實踐的方式方法等,也都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調節。
他還建議,以原創技術為核心,實施“鏈主”“圈主”培育計劃,大力支持產業核心企業與高校、研發機構及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協同創新生態,編制關鍵技術圖譜和產業鏈圖譜,打造創新產業集群,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馬克西姆也強調了經濟議題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不僅對中國產生影響,更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