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另外,近些年受經濟下行、大規模減稅降費、樓市土地市場低迷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受到一定沖擊,而剛性支出有增無減。在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動力加強征管,查漏補缺,依法依規征收該征收的稅費。當然,稅務部門也要同時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堅守不收“過頭稅費”紅線。
三是幫扶企業。針對外貿企業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推動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指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我們將持續發揮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數貿會等重大展會平臺作用,支持企業走出去參加更多境外展會,拓寬貿易渠道,找到更多貿易機會和貿易伙伴。(完)
“投資于人”是新詞,但“民生為大”是我國宏觀政策一以貫之的主線。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70%以上用于民生領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將進一步激發“兩新”政策對于拉動投資增長、促進產業發展、消費潛力、提升民生溫度的潛能。
對于下一步工作,吳清表示,一是要進一步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包容性。二是要進一步增強投融資發展的協同性。三是要進一步增強監管執法的有效性。四是要進一步增強市場基礎制度的適配性。(完)
安徽合肥借助數字化技術,智能工廠、零碳工廠持續賦能家電、裝備等傳統產業深度轉型;江西貴溪發揮“銅都”優勢,新研發的電子級氧化銅粉等產品,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上海部署建設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遼寧重點發展無人駕駛船舶、人形機器人產業……2025年以來,各地因地制宜落子布局,傳統產業煥發新機,新興產業也在拔節生長。
這是因為,正如大家都越來越切身感受到的那樣,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快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模式和速度等也隨之在發生變化。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是為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培養生力軍的;培養人的具體靶標發生了變化,培養人的鏈條就要相應發生變化,最初的一環就是學科專業的設置也就要相應發生變化。
在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全省將深入實施環境空氣質量全域達標攻堅和小流域水質達標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風險分區分類分級管控,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加強建筑垃圾等源頭減量和利用處置,開展新污染物川渝聯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