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一是發展“成勢”,放大帶動效應,強化全球和區域鏈接,強化“五個中心”功能聯動。二是協同“成鏈”,強化聚合反應,串好創新鏈、物流鏈、藍色珠鏈、綠色碳鏈。三是功能“成圈”,釋放空間潛力,建好通勤圈,優化功能圈。四是機制“成法”,形成制度紅利。在長三角探索更多富有含金量的制度創新成果,加快長三角面上協同立法。
一是主動擔當作為,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率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中央交給上海的重要任務。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有責任、有使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來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全國大局。
去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在5年內完成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其中不少涉及制約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難度系數不小。改革藍圖怎么落地,牽動人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趙宏建議加速優化基藥目錄結構,納入更多本土抗腫瘤創新藥及新劑型、新規格,以滿足臨床需求,提升分級診療下的診療依從性,保障患者治療權益。
二是協同“成鏈”,強化聚合反應。一體化發展是串珠成鏈、資源整合的過程。我們將串好四條鏈:串好創新鏈,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協同、基礎研究合作、科研數據共享,打造更多長三角創新聯合體,進一步提高產業鏈競爭力。串好物流鏈,建好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中心,合力開展“一單制”“一箱制”試點,推動航貿數字化等平臺跨區域延伸。串好藍色珠鏈,推動生態保護紅線無縫銜接,持續深化跨界水體聯保共治,加大長江口—杭州灣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治理力度。串好綠色碳鏈,共推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共建綠色低碳供應鏈服務平臺,建設綠色燃料等新型能源供應體系。
這次,總書記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截至目前,鎮廣高速通廣段石橋至虎城90公里建設已進入沖刺期,通廣段2025年計劃通車段已完成路基工程91%,涵洞工程95%,隧道工程建設完成率達99%,路基交驗累計完成81公里,路面工程建設正穩步推進。
歸根結底,“優化”是運籌學的核心思想,也是其目的,意味著在解決一個問題或達成一個目標的過程中取得最優解。中國國內最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有數學家提倡用“優化”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其中一位就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他的“0.618法”能夠通過較少的試驗次數找到最合理的工藝條件,當時為提高工業生產效率提供巨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