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都昌內湖生態養殖嚴守“人放天養”準則,新妙湖等內湖通過科學投放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打造“以魚凈水”的天然凈化系統。稻漁綜合種養同樣發展迅猛,養殖總規模突破11.5萬畝,形成“稻蝦共舞”“稻蛙和鳴”的生態農業景觀,小龍蝦畝產約250斤、黑斑蛙畝產約2000斤。
早稻是一年糧食生產的重要開端,直接關系到全年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今年春耕,南昌市農業部門積極推廣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優化指導和服務。今年南昌市春耕生產投入各類農機具3.78萬臺(套)。
“今天的山西,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凝聚共識、傳遞信心、擴大‘朋友圈’。期待各位能夠從每一方土地上,感受發展的熱度、觸摸創新的脈搏、記錄奮進的故事,共同將山西的嶄新姿態向全世界推介。”楊春權說。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惠一方百姓。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為鄉村高質量振興增添動能。近年來,該縣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為契機,以“農村公路+”模式為路徑,將農村公路建設與石榴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形成“路網支撐產業、產業反哺鄉村”的良性循環。
據介紹,X108茨北路對外無縫銜接高速公路、國省干道,對內密布連接特色石榴基地、家庭農場,成為一端深入原產地,一端直達消費群的旅游休閑風景線,串聯起道路周邊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帶動、打造了有機糯米基地、玉石籽石榴市場、農業產業觀光園等一批精品農村特色產業園區。
談及未來,李治峰認為,今年是《中澳自貿協定》簽署10周年,十年來,中澳兩國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推動了雙方的互利合作。他指出,澳大利亞是全球重要的自然資源供應國,尤其在礦產資源、能源和農業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基地,對資源的需求大,這使得澳大利亞成為中國重要的資源供應來源之一。此外,澳大利亞的農產品,特別是牛肉、羊肉和葡萄酒等,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兩國在資源和農產品的貿易上形成了互補合作,進一步推動了經貿合作的持續發展。
談及未來,李治峰認為,今年是《中澳自貿協定》簽署10周年,十年來,中澳兩國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推動了雙方的互利合作。他指出,澳大利亞是全球重要的自然資源供應國,尤其在礦產資源、能源和農業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基地,對資源的需求大,這使得澳大利亞成為中國重要的資源供應來源之一。此外,澳大利亞的農產品,特別是牛肉、羊肉和葡萄酒等,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兩國在資源和農產品的貿易上形成了互補合作,進一步推動了經貿合作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