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此次入駐后,ISPE代表處將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下,深化中外制藥領域產學研合作,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國際前沿技術、高端人才及創新資源在上海集聚。
這些遷地保護機構致力于推動植物保護研究和可持續利用、人才培養、自然教育等方面綜合發展。比如,廣州云溪植物園現建有1座自然教育館、5個專類植物展示園、3條生態休閑步道,1300余種鄉土植物、珍稀植物在此生長,展示了從熱帶到亞熱帶不同氣候類型的植物種類。
近幾年,蘭州市建成了百合鱗片扦插繁殖生產基地,每年生產蘭州百合鱗片扦插繁殖的小籽球總計在300萬株以上,利用百合鱗片扦插快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百合種球品質退化和優質種球短缺的問題。
“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重點,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推動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逐步走上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近年來,為“推動流散海外的敦煌遺書等文物的數字化回歸,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敦煌研究院先后與英國、法國、匈牙利等國收藏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同時建成“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國際版以及“敦煌遺書數據庫”。
各地也紛紛推出文旅跨界融合新供給,以文化內核重塑消費形態。成都、眉山、雅安三地聯合推出“跟著蘇堤春曉游四川”,圍繞國家大劇院在川演出“觀劇惠游”,帶動三蘇祠、瓦屋山等景區熱度提升。
近年來,廣東林業系統大力推進植物遷地保護體系建設,并將建設以華南國家植物園為引領的植物園體系納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統籌推進,編制出臺《廣東省植物遷地保護體系規劃(2024-2035年)》,在全國首創提出構建國家植物園、區域植物園、鄉土植物園三個層級的植物遷地保護體系,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推動形成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活動上,海淀區婦幼保健院醫護群體(圖1)、陳尉華(圖2)、何怡華(圖3)、朵林(圖4)、黃鴻眉、何強、胡燕(圖5)、李正紅(圖6)通過情景短劇、詩朗誦等講述了急危重癥孕產婦搶救、出生缺陷和兒童重大疾病防治、人工智能應用、援外先心病篩查救治等動人故事,展現了中國保障婦幼健康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