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靳東,1976年出生于山東省,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國家一級演員,曾獲得“青年五四獎章”先進個人、“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還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投身麻風防治事業三十載的海南省第五人民醫院皮膚康復科主管護師邢少云認為,白求恩精神意味著無私奉獻。麻風畸殘,對于麻風患者而言,是一道難題,如果傷口沒有給予及時干預,那么患者有可能會截肢。
何為科學電影?郭哲給出的關鍵詞是“力量”,認為科學電影都在用美學藝術創造出一種直擊人心的科學力量。方勵的關鍵詞是“好奇心”,認為科學電影用營造出來的光影意境講述科學故事,讓青少年充滿對世界的好奇心。霍廷霄用“想象力”描述科學電影特征,認為電影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需要無窮的想象力。
鐘自然出生于1962年8月,安徽桐城人,曾在原地質礦產部和原國土資源部工作多年,2014年任原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
江濤從事的領域是神經外科最難治的疾病腦膠質瘤,腦膠質瘤主要發生于大腦,惡性腦膠質瘤平均存活期短。作為我國神經功能保護手術理念的率先實踐者與手術策略的主要創建者,他用20年建成了“中國腦膠質瘤基因組圖譜計劃”多維組學數據庫,發現并命名了腦膠質瘤惡性進展與復發的關鍵融合基因,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指南。自主研發的神經腫瘤靶向新藥,是國內原創科研成果轉化的成功典范。
在醫企融合研討會上,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郜恒駿以《中國生物樣本庫現狀與思考》為題,系統闡述了樣本庫在精準醫學中的戰略價值;良渚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歐陽宏偉分享了《“良渚”特征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展示了樣本庫與前沿技術結合的無限可能;北京生物樣本資源庫院長助理周坤、杭州市生物樣本庫首席專家胡迅分別圍繞區域樣本庫協同發展和本地化運營模式展開深入探討。
據官網介紹,四川綿陽是我國重要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鄧稼先、于敏等9位“兩彈一星”元勛和成千上萬的科技精英在這里“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