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中國日報網3月6日電(記者 潘一僑 楊然 王晗 于涵) 3月5日,人民大會堂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此拉開帷幕。每年的全國兩會不僅是國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事件,也吸引了眾多國際目光。各國駐華大使積極參與,他們帶著對中國經濟、外交、科技等多領域的關切,期待從兩會中捕捉到中國發展的新信號。
美國財政部本周早些時候也公布了新的反俄制裁方案,涉及俄羅斯以及中國等其他國家的300多家公司、銀行和數十名個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3日表示,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濫施單邊制裁貽害無窮,嚴重損害他國主權安全,造成人道慘劇,破壞產供鏈穩定。烏克蘭危機升級后,美方制裁更是變本加厲。而這種亂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成為世界一個主要的風險源頭。
曾文莉認為,在職業選手商業價值充分釋放后,其成功效應才會吸引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從事網球運動,而這是中國網球經濟發展的根基。
三是全面推進更高水平開放。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支持臨港新片區開展更大力度壓力測試。探索在互聯網、教育、文化等領域擴大開放,持續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中心功能區,推動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先行啟動區封閉運作。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進一步對接DEPA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推動國際數據中心業務落地。同時,做優“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助力企業海外發展行穩致遠。
三是改革新標桿加快打造。浦東綜合改革試點、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加快推進,不斷為國家試制度、測壓力、探新路。
一是加快落實落細債務置換政策。指導地方盡早發行使用今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對隱性債務精準置換,對置換資金全流程、全鏈條監管,做到早發力、早見效。
一是主動擔當作為,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率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中央交給上海的重要任務。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有責任、有使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來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全國大局。